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20140123 看了Walter Mitty以及第N次罷工

今天一早十點面臨超緊張的電影理論課,結果老師一進來就說他很抱歉他11點要離開去參加罷工,因此原本剩下兩小時的seminar老師給我們要討論的東西要我們自己討論。

Well 這是我在LSE第三次還第四次遇到老師罷工了。

之前應該也有提過,當然LSE學費全英國最貴教師費還縮水的確蠻需要抗議的,但這裡的老師真的是不管如何只要自己想罷工就一定會去,也不會顧慮課程什麼的。

當然,對我們研究生來說難免覺得學費都攪了沒上到課有點遭,但也有人很高興不用上課,無論如何,我要說的是,他們不是只有假日週末去上街遊行。

這次是為期三天,每天兩小時的罷工,當然會對學生有些不便。但也就是這個不便,讓這裡的罷工大概比台灣的抗議更有力了一點。 若是這種職場需求的抗議,發生在週末,當政者掌權者大概就想說,讓這些人放假去街頭吼一吼,發洩一下,等到星期一大家又乖乖去上班,一切又back to normal 因為也沒讓什麼人真的感到困擾或是有覺得任何被影響,更不會有學生生氣說為什麼沒老師,為什麼自己的權益牽連受損,反正星期一接到一如往常地忙碌,到底有什麼影響。

當然我也不確定三天兩小時會有更多怎樣的效果,但從上學期到這學期,每一個學生或是在學校的人都有受到影響,都知道發生什麼事了。而我也要說,也有老師寫信說課照常上,因為它不支持罷工,並且歡迎同學問他不支持的理由。台灣人的街頭遊行很發達,去年大概最成功的是八月的仲秋事件,促使立法立刻生成,人數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其他弱勢團體或是小眾的抗議呢?那些總是輕易消逝在一兩次激情中的東西,或許原因之一就是被影響的群眾範圍是固定且限制的,當他們所帶領的激情消散,一切也就煙消雲散,因為隔天公車一樣地開,班也一樣照上。


最近被圖書館罰錢超悶,倫敦真的是everything just cost too much
晚上還是去看了最近很紅的Mitty 班史提樂算是交出不錯的一個完整作品
當然這故事是改編的有關於一般踏出去世界追尋不可思議的故事,很容易就讓人熱血沸騰,
不過也有很多人說他在賣弄異國美景(critical部分)要說像旅行社宣傳片我也必須說是有的,
但我還是覺得他算是討人喜歡的好來屋片,看了讓人放鬆,配樂部分恰到好處,喜歡一些翻完別片的點子。

Hollywood即使可以被批判得一無是處,但因為他雄厚的資本,個人認為他就是該Do his Job
製造高品質確實達到休閒效果並且實現電影正面娛樂的那一面都比製造浪費錢沒內容又打不到效果的craps好。

這部片聽說在台灣很紅,我想Mitty平常在辦公室的處境,還有她的那些Zone out time白日夢時間最能引起人的共鳴吧。我以前也好愛做白日夢,好愛想像自己身旁有配樂然後穿梭在科幻時空,那些時光是人們逃避現實的方式,我並不覺得要刻意屏除,只是有時像麻藥使用過多會讓人混淆。我覺得最美好的一件事就是,有過一些美夢,也被實現過。在實現的那一剎那應該就是人生的高潮了吧ㄏ

但感覺還是會有很多人誤會這種旅行者追求自我的迷思,也不是說跑到一個荒郊野地你自己或人生就會有多少改變。

結果冰島的場景不多,第一次看電影是這樣,不需要做幻想,因為實際去過仙境 <3
再次感到一種自己也太幸福了吧的滿足感(回寢室立刻落入課業地獄)

完全覺得冰島是少數地方攝影機真的無法捕捉他全部的美,裡面片段也不多,我覺得我實在看到太多更美的地方了。我能理解裡面mitty追雲的攝影師說的,有些太美的時刻就是讓他stay in it 不像透過攝影機的眼睛讓它變成再現。

結果好像該記一下冰島之行,看完電影夏天好像再去一次冰島啊,來個Road Trip




9 則留言:

  1. 我反而覺得白日夢橋段再多就變總鋪師式的搞笑了
    後面再次炫耀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oversensitive again!
      well 我也是覺得他抓得蠻好的你才是後面在偷罵總譜師吧

      刪除
  2. 我也去看了Walter Mitty
    前面有點不知所云
    後面有些感動
    就算是宣傳也好整個讓人很想旅行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啊其實敘事邏輯要說還是蠻有問題,但好來屋有能力讓大家一起在電影院坐一場美夢也是很恰到其分~句云~我真的誠摯推薦來冰島~那個美真的要親臨現場~

      刪除
  3. 仲秋害我笑一下XD 是丘啦(重回嚴肅

    對於罷工這件事,雖然我平常並不太關注關懷弱勢的社會運動(反省
    但的確台灣的街頭運動常常到最後,會流於徒具形式的激情集結
    吼一吼、搏個版面,反正是假日,
    大多數的人好像才剛從周末新聞中得知這件事
    然後除了繼續關注追蹤的人,這些聲音又從大眾身邊消失了
    不過會不會是文化不同呢? 你看其他西方國家也是在上班上課期間罷工,搞得公車停駛一堆人不方便,但大家在困擾的同時會去想體制出了什麼問題
    反過來說,台灣去年(?)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的一次集體臥軌
    月台上那麼多受影響的通勤族回應的是"拖出去"
    在訴求中應該被逼著做出回應的政府,
    卻成為另一群人仰賴的呃,維護秩序者?(這裡我不太確定用什麼詞比較好)
    或許台灣不是沒有人嘗試過,但這次的嘗試我認為是挺令人唏噓的
    (最近網路上流傳的一部影片前半段,放的也是當時的畫面)

    到底是文化民情問題還是? 跪求佳靜幫忙尋求解釋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我也實在還只是在這裡不滿半年的留學生,但據我粗淺的觀察,文化跟制度應該都有影響,有個很重要的就是這裡的職業都有工會,這大概是其背後重要的支持,雖然台灣也有但影響力很小也常常沒什麼發聲的管道,不像這裡工會制度已久,蠻有影響力的,勞工遇到問題都會知道要去哪尋求管道。

      再來是職場文化問題(或是更深的普世價值觀),我覺得台灣(or maybe東亞) 員工非常容易就將老闆或是掌權者,視為高人一等不同位階的存在,雖然國外也是要聽老闆的話但好像不會把對方當作不同階層的人,而都是一樣位階的”人“。一個我在這裡工作的朋友,因為在做跟大陸的進口交易,因為時差老闆有時會臨時需要它在放假時間工作,而老闆都會一直跟他道歉說打擾到他上班時間並且常給他彈性假(我就想到冠心常說她無條件週末去上班)。但看台灣的職場,每每遇到不太合理的事情,大家好像可能會抱怨一下但還是遵從的就繼續去做了,我也不記得哪一本職場的書是教導大家要如何去反抗or爭取勞工權益(也許有但我都只讀過如何防範小人或是如何獲取老闆賞識的書) 或者是罷工抗議本身的冒險性,因為沒有強而有力的工會支持,一百個同事在抱怨最後抗議的大概只有五十個,中華文化傳統的教育還是老實地努力賺錢至上。

      總覺得整體還是瀰漫著一股莫管他人瓦上霜or你抗議你的但不要影響到我的感覺,又或是大家已經習慣了在上位者反正也動不了所以乾脆乖乖在底下做事別做不必要的反抗感覺。不過至少這次抗議有學生還有一些人仍是有注意到且有關心,我也記得聽過有人抱怨雁在薪水那麼低那些人這樣妨礙別人之類的言論,不知道是不是也跟這低薪高物價人人都忙著賺錢的低氣壓時代有關。

      刪除
    2. 更正:
      打錯了:不應該說國外應該說英國(我也只觀察過這裡)
      XDDD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