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即將屆滿兩個月的倫敦life

說也奇怪,記得大一剛到新竹時不知道怎樣的,一個學期就恍惚的過去了,在倫敦卻覺得過了好久,結果還沒到兩個月。在這裡的這段日子,或許是有許多台灣人相伴,一起煮菜,暫且沒有太嚴重的思鄉病,但是倒是有好多時候,好想看看家人或朋友,也好想帶他們來這裡看看。

煙火節那天過了23歲生日,我只希望我這一年能夠充實圓滿地度過,基本上來這的這段日子,已經充實到一個資訊量爆炸的狀況....要學習的東西滿到不行之外,倫敦實在是一個一年也無法探索完的地方。只是今年最難過的就是金馬50沒有在台灣...嗚嗚,希望明年Sam帶我進去典禮(但我好像在南加大...)

最近吃到好吃的日本料理好想落淚,那天看BC(英劇福爾摩斯男主角)2011年演的舞台劇電影版,完全被滿場的人嚇到!感覺雲門舞集若是把影片搬到戲院放,應該不至於會一票難求吧....但這個舞台劇畢竟導演是Danny Boyle,改編自名著科學怪人,吸引力果然十足。看完以後真的是覺得非常精彩,完全就是覺得難怪導演倫敦奧運的開幕也博得好評,實在太會利用舞台的燈光聲效了!加上剪接過的運鏡,讓我覺得也許比現場不小心買到很後面座位的觀眾還有臨場感。

科學怪人是19世紀出自于英國女作家瑪麗的,真的是對於女作家還有這麼早的年代所誕生的科技題材感到震驚。拋開那些力求科技發展背後所被忽略的倫理價值問題,整部劇改編了一些令人更加震懾的片段,包括知識的力量還有人的本性與需求。是說這部戲由兩位男主角每天輪流演怪人和Frankenstein,場次上都還會特別標示,尤其演怪人的真的非常辛苦,一下捲曲在地上,一下大吼大叫,難怪需要輪流演戲。這部舞台劇最重要的改編就是怪人是透過盲人老頭學會說話甚至讀經典文章。

以前對於科學怪人不甚熟悉,只知道後來個大恐怖片或是奇幻片總會加上科學怪人的角色或是元素,大家把它當作恐怖片題材,但它明明就是一場揪心到不行的悲劇。看完以後了解怪人的轉變,多少原因都是環境使然還有造物者的自負與不負責。

我每次聽到怪人大喊:I am lonely,我就熱淚盈眶嗚嗚嗚


因為是皇家戲劇院五十週年,所以特別推出許多活動,現在只想趕快去搶Jude Law舞台劇的票!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從倫敦看台灣新聞


嗚嗚現在還深陷期中論文的苦海,真的是不可言喻的沈重生活。最近剛好關注了一下前陣子爆發的黑油事件....點了幾篇黑心油新聞越看越可怕....是說在英國吃東西我真的都蠻放心的,前陣子China town才在抗議,因為他們對進口食品之類的管理越來越嚴格,現在想想也是有點理由的。倒也不是覺得貴就一定好,或是因為他們物價高理所當然,而是一種非常自然建立起來的彼此信任。

記得剛到這聽過中國人說,來到英國以後都很放心的喝奶,我當時心裡還竊笑,想說中國人自己也怕那些誇張的黑心食品,以前誰跟我說過台灣很久以前也走過差不多的時期,結果我們自以為已經跨過的階段,其實依然還殘留著.....

還有近來沸沸騰騰的關於多元成家法案,因為太忙還沒時間拜讀和研究,但是周圍一些比較激進派的基督徒朋友一直轉帖一個畫滿圖說的反對言論表要大家加入....光看上面的文字就讓人覺得....Come on 我也是讀過點書的,可以不要拿充滿個人詮釋的文字汗聳動的插圖來叫人反對好嗎?I can read!!

嗚嗚跟那些英國老師分享案例,會不會又被同學認為是什麼第三世界才會發生的事情呢?但其實聽起來的確是有點像....(大眾食品安全還有人莫名死在軍中這類....)

至於張懸事件,很明顯的就是看到我們跟他們之間根本的分歧,但蠻慶幸LSE念Media的中國人都挺理性看待的,彼此也可以和平地談論...或許跟念的科系還是有差吧哈哈

Anyway 最近在課堂上不僅看到郭台銘的照片,全球化也講到李安和臥虎藏龍喔,老師都說Taiwanese <3 <3

essay跟 seminar 仍在努力尋找進步空間中~ 小賈快點消失好嗎!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倫敦 LSE week4 萬聖節&formative essay

第五周即將交出人生第一份Formative Essay 結果現在我只是看著題目發呆,因為連題目都看不太懂....

來解釋一下所謂的formative essay就是有點類似一個學期的期中報告,但是是以論文的格式寫,期末會交一個summative 成為你這堂課正式的評分成績,而formative是讓你練習用,老師會給評論也會給你分數讓你參考。但其實不算分也不一定要交,當然台灣人聽到這裡一定想說爽啊就不用寫了,但是我現在在倫敦政經學院,不是說裝認真,而是有交的效益一定大於不交。 1.因為不算分,所以可以大膽的開始練習寫自己論點,還有老師的feedback 2.寫了這個就當作為之前所讀的所有文獻先整理與消化一次。

當然我也希望自己有能力在時間內交出去,但是身為非母語人士,要在一個週末拼出來果然很難,最難的還是老師所希望看到的-subversive 自己的論證。那天跟香港人聊天才在感嘆,即使我以為台灣的大學已經是很鼓裡學生去做思考與批判,但後來才發現與這裡相較仍是不夠。這裡的學生往往短時間就能提出各種質疑與問題,而我的腦袋除了語言障礙,還在慢慢地轉換與消化,來不及進展到批判那塊。過了這麼久,漸漸習慣了排山倒海而來的挫折,也不是習慣而是懂得不讓自己拘泥在其中太久,真的很希望自己可以有點點進步,已經是莫大的滿足。

即使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在倫敦卻又是天天有許多誘惑,萬聖節當天我的行程是這樣:
統計學上課接著參加business fair看到所有學生蓄勢待發的在個個攤位找工作,然後去聽紀登斯(沒錯那個超有名社會學家Giddens)演講。晚上參加台灣人的predrinking活動接著去club萬聖趴。(照片傳到臉叔我隔壁的德國女生可能又會鄙視我嗚嗚)這裡的萬聖節真的是蠻多莫名其妙認真打扮的人,從三百壯士到V怪客(很受歡迎)都有,瑪麗鷗滿街跑....

是說那天晚上聽完演講衝衝回到宿舍,非常的饑餓又急著去跟台灣人集合,結果廚房遇到德國女生和她男友,他們把剩下的義大利麵都給我了。如果被她知道我晚上在club幾乎都吐光光他應該從此會把我列為他一直抱怨的那些吵鬧趴踢animal吧....很扯,這次在club完全只有最後一段片刻是清醒的,我完全想跟我的朋友們鞠躬Q__Q

接下來就要閉關在房間生出論文了吧.....再見了我的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