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la la land: A film for LA 一部獻給LA的電影,還有所有在這座城市做夢的人。

最近看了很多電影,包括因為獲獎無數大熱門的la la land. 看過很多影評,也有人先告知劇情不怎麼樣,但因為知道是音樂電影,本來我並沒有對電影劇情抱著太大的期待,結果la la land卻成為今年讓我在戲院裡熱淚盈匡的電影之一。我都自己忍不住訝異,況且劇情真的就是愛情、面包與夢想,並不是多有創新。後來仔細想想,這部從頭到尾在LA以及好萊塢拍攝的電影,徹徹底底地跟我這個在LA打拼兩年的人產生許多共鳴,所以才會深刻地被觸動到吧。

音樂+視覺200分
首先,主打音樂電影的la la land 音樂配得很好也都很好聽,不過的確這部電影並不是那麼純音樂劇的感覺,跟悲慘世界or Mamamia 相比歌唱部分其實並不算多,有些人甚至覺得唱歌來得突然。但整體而言,電影中的音樂還是擁有能讓人沈浸其中,並在散場後仍會跟著哼唱的魔力。

相信很多人驚艷於Ryan Gosling跟Emma Stone在裡面能歌善舞(對好萊塢明星應該不算什麼,但台灣應該很難找到又唱又跳還會彈琴的明星...)。不過也有不少影評批評演員不如專業的會唱,個人的確是覺得聽得出來有小缺陷(尤其Ryan部分),後來看幕後花絮說都是現場收音,反而讓我覺得略為缺陷更有真實感。

再來提到電影的畫面,邊看邊覺得根本直接幫我搬給攝影最佳攝影好嗎,LA何時這麼美!這是我認識的LA嗎?想必導演真的認真選過場景,裡面從天文館到街道,濃烈的攝影風格,把LA拍得跟歐洲的街道一樣,我不禁擔心又有多少人被裡面的景色騙來LA追夢...整部電影的視覺風格包括美術服裝,都帶著復古意味,但時間設定卻又是現代,可能一方面是導演致敬老電影的表現以及對老好萊塢的緬懷(Emma Stone每件洋裝我都想買來穿)

整部電影運用了特效,包括天文館裡面兩人隨著音樂在星空跳舞,還有Emma Stone 沖進戲院在放映機的光照下與男主角相識的場景,都是既復古又浪漫。後來看到很多人討論導演是如何在電影中向各個經典電影致敬: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83277

在剪接部分,有成份很多的蒙太奇手法,許多人可能會不習慣而覺得頭暈目眩,的確有點打擾到情節的進行,不過最後夢境般的場景我是很喜歡。而正因為這是電影,有寫實有夢幻才是我覺得一部電影該呈現的。寫實的部分讓你融入,夢幻的場景讓你體會現實中沒有的部分,這不就是"電影"嗎?

電影與所有LA人的共鳴:
瘋狂塞車, 車被拖吊, 擠滿人的餐廳, 不管一年四季都穿短袖的人們, 那些有點斑駁又充滿塗鴉街道, Warner Brother studios還有無數著抱著演藝夢的人們。我們知道有多少抱著夢的人為了生計在各個地方奮鬥著,有的在餐館打工,有的像Emma在Studio裡面的咖啡廳當barista,每天憧憬地望著走進來的大明星,下一秒卻又在audition被羞辱。在電影院開場跟結束都有人大鼓掌,我想LA的人們都知道這是一部獻給他們的電影吧。

在好萊塢,娛樂在乎更多的是廣度而不是深度,因此在LA更多人談論的是film business 不是 film art,你必須知道像Sebastian 一樣的自詡為serious musician 的人可能真的會在這個城市餓死的。

夢想與信仰
電影如此打中人心,不外乎就是講述了一段有愛情有夢想的故事,說來陳腔濫調,但卻也是大家在LA這個城市共同在追尋的。

電影很美,美得讓人忘記LA塞車的痛苦,忘卻付帳單的煩惱,此外,也讓人重新想起來心中一直在做的夢,還有更重要的是,那些過程中曾經有過的遺憾。

或許2小時的電影給我們的,只是一時之間抽離現實,多數的我們隔天照樣煩惱房租和繳稅,但這世界還是需要多一點這樣的電影,因為現實是如此的殘忍與艱困,我們只能許願常常出現一座la la land 讓我們能夠喘口氣,重新撿回心中僅存的美麗幻想。

看完電影後跑去天文館Griffith Observatory 拍夜景